当前位置: 首页 > 鼎城风光 > 风土人情
旅游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09-02-23 16:28:09 打印 字号: | |
  鼎城区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区内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的旅游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除柳叶湖和花岩溪风景区外,尚有众多有待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

阳山雄峙  阳山,一名太阳山,系武陵山余脉,距鼎城区治20公里。位于灌溪、石板滩、蔡家岗、长岭岗、大龙站、白鹤山等乡镇境内,中心山林区为常德市林场。清《同治武陵县志》载:“县北三十里,一名梁山,一名太阳山。亘四十余里。高耸雄峙,盘旋起伏,为郡城巨镇。常有云气,可占晴雨。山顶有庙,祀本山之神。有泉四时不涸。山麓有鹿苑、观音寺,为晋僧妙因道场。又有洞泉寺、灵泉寺”。主峰“玄天第一峰”海拔560.56米,俗名“金顶”。古时主峰顶上有祖师庙,东麓有观音寺,西麓有龙泉寺,南麓有白鹿寺,并建有鹿苑,相传西晋时,有高僧妙音驻锡如此,驯白鹿乘以出入。明宪宗十三子荣庄王曾在此建“怀园”。西北麓有一股清泉,常流不断,人称“龙泉”。北麓有兴国寺,荣庄王及其王妃刘氏二墓建于此。南峰有梁王庙,始建于晋,后经唐、清两次重建,呈鸳鸯走马楼式,庙顶与当面有戏曲人物雕塑集锦,精巧美观,盎然生趣,可惜毁于兵燹。旧时每逢农历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来太阳山烧香祭祀和登高旅游者众多。刘禹锡游此后曾写下《阳山观赛神诗》。宋代诗人周必大在《游阳山》一诗中赞美道:“秦人溪畔汉人山,万木参天六月寒;写向阳休诗集里,老僧要作画图看。”明朝内阁首辅、邑人杨嗣昌《游梁山记》云:“梁山者,吾郡北镇山也。去郡三十里,望之峨然而高,郁然而深,翩然远去,而不知其所止。佳哉乎兹山!”阳山的诸多古迹虽然不复存在,但山上依然风光秀丽,层恋叠嶂,松竹青翠,清溪蜿蜒,泉水潺潺。在山上幽居,朝迎旭日,夕送丹霞。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观红叶,冬履白雪。早晚四季各有一番情趣。1974年新建的电视转播塔高耸云端,给太阳山增添了新的景观。转播塔下新建的龙泉亭,状如龙口,涌泉滴露,常年不断。每当炎夏酷暑,行人登山到此,暑热难当,若喝上一口龙泉水,心神顿爽,热气全消。阳山往西南延伸一条支脉名为花山,此山虽不高峻,却十分壮观,每逢杜鹃花开,漫山红遍,灿若云霞。民间流传的《刘海砍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山上还有狐仙岭、狐仙池、磨刀石等古迹。

鹤湖翔羽 位于常德城北郊,南临柳叶湖,西抵花山、太阳山。为古代“武陵八景”之一。明成化常德知府、浙江长兴人吴珍撰有《鹤湖翔羽》诗:“几经湖上览湖光,物意忻忻引兴长。渠柳影中窥属玉,菰蒲深处浴鸳鸯。鸥波落日蘼芜暖,雁渚轻风杜若香。独爱皋禽更清绝,拟携焦尾伴玄裳”。盛赞白鹤山与柳叶湖之美。白鹤山古称长坡山,清《同治武陵县志》载:“长坡山,县北二十里。山不高峻,背枕阳山。前瞰诸湖,特长而秀”。白鹤山风景旖旎,气候宜人。常有成群的白鹤栖息于松林之中,每年春来秋去,白鹤山因此而得名。山上原有白鹤寺,内供诸佛及仙鹤一对,仙鹤系青铜铸成,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山顶有两棵高大的古枫树,十里之外,仰头可见,成为白鹤山的显著标志。附近的麻王山、东山和磨盘山一带,有大量的战国及西汉古墓群,这些墓葬不仅数量多,而且封土宏大,有的底径达20余米,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区。知名的古墓中有明荣庄王的后代怀穆王及其王妃墓,有陈洪谟之父、明代举人陈良墓(1996年迁万金公墓)。在白鹤山西侧,还有一座低平而秀丽的山丘,名叫指甲山,山上有个红岩嘴,三面环水,山南有一石洞,相传为晋代武陵渔人王真观神仙对弈之洞,故名“仙人洞”。清嘉庆元年(1796),常德知府陈三辰题赠“仙人洞”三个隶书大字,镌于洞口,至今清晰可辨。洞中石桌、石凳、石棋犹存。洞外烂船洲、玉兔望月等自然景观给“仙人洞”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野趣,使人流连忘返。山下柳叶湖碧波荡漾,鱼帆点点。夹岸垂柳婆娑,游人如织。白鹤在湖中翩翩起舞,展翅翱翔。正如清《同治武陵县志》所述:“堤柳渔歌,松风水带,皆极其胜”。

金霞夕照 为明清时“武陵又八景”之一,亦名“金霞返照”。其景观见于金霞山(又名霞山),位于区治南35公里黄土店镇。金霞山峰峦竞秀,林木葱郁,山上古迹甚多。东北麓有半仙山,悬岩峻峭,泉水叮咚。其南昔有真武庙,相传为明正德年间某方士所建,“远近神之,趋赴无虚日。嘉靖丁亥,知府虑其惑众蠹政,毅然除之,幻妄遂息”(明《嘉靖常德府志•地理志》)。其后邑人在此兴建“金霞古寺”,雕梁画栋,檐牙高啄,供有各种佛像,常年烟火不断。清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黄土店回龙桥人杨彝珍常来古寺避暑、读书,曾撰门联一幅:晴光晓渡乌里,山影遥飞孤鹜边。上下联暗含“金霞”二字,构成一副巧妙的“嵌名联”。古寺毁于兵燹。2003年,乡人模仿其旧制捐建一寺,山环水绕,古色古香,自此香火重续,游客不断。半仙山北麓壁如刀削,中藏风、雨二洞,深邃莫测,可占晴雨。山下有青龙、白龙二井,传为龙王所居。井水四时不涸,甘甜可掬。金霞山盛产黄金,明代即有淘金场采矿,历清朝、民国迄无间辍。此山晴岚迭翠,每逢落日晚照,方圆十里金碧辉煌,霞光夺目,蔚为壮观。明代苏州文人岳岱慕名而来,专程游览金霞山,即兴赋诗一首:鸟归山日落,石壁开返照。余霞赤城标,复映临海峤。披襟坐春台,幽怀发孤啸。“金霞返照”之名即由此而来。

沧浪仙山 位于区治南45公里沧山乡。清《同治武陵县志》载:“山自平地矗起,亘二十余里。重崖复?t?孪嗍簟薄I铰从惺?谇土ⅲ?砥骄墩桑?缀簟懊献友摇薄V鞣搴0危常埃福?疵住I缴显?幸环鹚拢??弧安咨焦潘隆保?汕啊⒅小⒑笕?钭槌桑?等??局仆叻浚?擦?煳寮淞较岱俊5钅诠┯蟹鹱妗⒂窕实确鹣瘛;褂惺??⑹?辍⒅佣?透髦重叶睿?鲜殚毫?胧?省L萍蚁?耸稀⑶迥┖擦痔朴诣逶??潘伦?幻帕?骸板?у?愣?矗?冒肓肭宸纾?宦匪腿说蔷?ィ豢煞鹂上芍?兀?么思浼讶ぃ?倌耆缑涡?嬖啊!倍?甭从邢煞迳剑?匮碌?郑?莆礴午浚?铰褪币?毕郑???谙伤?印G逑谭崮昙浠仆恋昝?啃ち?庥卫来松胶笮戳艘皇住断煞迳缴枵适慊场罚骸扒吧交?窈笊窖蹋?蛔∨罾尘耙嘞伞Q「3≈屑嫜∈耍??耸?溆志?臁!辈咨接牖ㄑ蚁?扒?隙私尤来Γ?嶝ㄒ蛔?欧宀⒅诺钠嫔剑?鹑缇帕?诜桑??痪帕?剑?0危担保叮?疵祝?嘌影儆嗬铮?蠖Τ恰⑻以础?不??兀ㄇ?┲??濉M魉?闯銎湎拢???俺?⑼麂举狻敝?巴麂尽北阄?怂?<糖???螅?奘??四?驮诖肆粝铝穗谥巳丝诘氖??C饔览殖5轮??β钠皆凇恫桌饲锼?分行吹溃骸安桌硕?セ峤???柩隳侠此??唷B???「∮裼睿?锻ㄩ堵方右?印9沤癫痪×榫?蓿?遄悄烟尤孀痈琛P?感凶俸未γ伲?鞣缧比照蘸?ā!薄锻?挝淞晗刂尽分刑岬降摹懊献友摇保?挡咨蕉?吹囊环绞?冢?捅谏嫌幸桓鍪?撸?省叭恕弊肿簇Aⅲ?啻?献釉??创私惭В?蛎?懊献友摇薄J?谏峡滔铝宋奘?慰偷男彰??杖辉谀浚?晌?淮缶肮邸

莱公甘泉 原名甘泉寺,因宋朝名相、莱国公寇准在此饮泉题词而得名。位于今双桥坪镇官堰坪村十字铺(俗称田家井角里)。古为“武陵八景”之一。宋时此地处常(德)、澧(州)官道左侧,来往行人无不在此饮泉歇息。寇准忠贞爱国,主张对辽用兵,被奸臣王钦若等人排挤罢相,晚年又遭奸相丁谓等人构陷,先后贬为湖南道州和广东雷州司马与司户参军,于祥兴元年(1279)七月经常德去广东,路过甘泉寺歇息。寺中僧人拿出诗板请他题诗。由于旅途劳顿,无心写诗,只在诗板上题了30个字以作纪念:“庚申年秋七月,平仲南行,至甘泉寺,院僧以诗示余。征途不暇吟咏,代记年月”。此后不久,奸相丁谓因罪被贬至广东崖州,也路过甘泉寺,除题诗外并在西楹上题词:“谓之酌泉,礼佛而去”。一代忠奸二相同在甘泉寺题词,使这一泓清泉成了官场倾轧的历史见证。此后争相游历甘泉寺并为之题咏者不可胜计,其中最著名的有:范讽、崔峄、张木式、应履平、陈洪谟、贺奇和周邵莲等。南宋著名理学家、书法家张木式游览甘泉寺后特书“莱公泉”三个大字,并悬匾于寺门之上,此即以“莱公”名泉之始。如今寺废井存,甘泉依旧,人们仍可凭吊游览。

龙门古洞 地处今雷公庙镇龙门水库附近,因洞内有石龙而得名。明《嘉靖常德府志》载:“府西北六十里有石,空旷如屋。中有石柱,八棱如玉”。前有石观音龛,后有石龙床,形如雕刻。其中深邃约二里许,前后有门,下有龙潭并小渠。洞有前后两部分,前大后小,前深后浅,前空旷而路径短,后狭窄而路径长。后洞兴修龙门水库时已堵塞。从前洞而下约三丈着地,再沿下坡走六七丈,然后至洞底。前洞有三条沙汊,与后洞沙沟之水合流。第三条沙汊是通往后洞的必经之地。出大洞往左,是仙人洞。再往前行便是后门。在洞内要经过三大转折,二十余险境。洞内的岩石,古人按其形状取了各自不同的名字,诸如石鼓、铜铃、重门、夹剪等。洞内的孔或叫鳝眼,或叫铜门,或叫沙沟。进入洞内,有时要侧身溜入,如泥鳅般行走;有时要手足匍匐,如龟鳖一样爬行。临近龙窟,有二潭,一名舍身潭,一名流沙潭。流沙潭即龙口滴水处。再沿潭边入洞,三面石壁如削,顶似旋螺。壁上有石龙一条,长约丈余,龙头、龙须下垂,身上为黄色,且湿润光滑,像鲇鱼一样,仿佛有鳞。两石洞长约三里。洞内有“将军柱”、“点将台”、“半边街”等奇特景观。

天子义岗 又名添嗣岗,位于许家桥乡双堰村一带。是宋时鼎澧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清《嘉庆常德府志》、《同治武陵县志》载:“(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二月,鼎州民钟相......自称楚王”、“改元天载,陷澧州,杀守臣王宗权”。钟相系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武陵人。他利用巫教组织农民,以武陵县唐封乡水连村(今斗姆湖葛麻山一带)为根据地,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占鼎州、澧州、潭州、岳州等七州十九县,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声威远播,朝廷惊恐。钟相被推为楚王,后为孔彦舟所败,其部由杨幺领导继续斗争。为纪念钟相起义登基,人们将添嗣岗称为天子岗。该山岗南北走向,呈扇子形。前宽后窄,长约600米。岗面开阔,东北面与斗姆湖平川相连,西南面与葛麻山沟壑相属,可进可退,能攻能守,堪称兵家要塞。清末建有添嗣仙寺,寺前宝塔屹立,四周古木参天,碧流环绕。远看天子岗似卧龙盘踞,威风凛凛,常有游客慕名而至。
来源:鼎城政务网
责任编辑:姚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