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王某系某市服装厂职工,张某系一出租车司机,两人经人介绍相识并恋爱,于
一、我国现有法律对离婚诉讼的相关规定
离婚是婚姻当事人在配偶生存期间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案件属于解除身份关系案件,根据身份关系不得代理的原则,离婚请求权只能由婚姻当事人本人亲自行使,他人均无权包办代替。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2条作出明确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可见,离婚案件当事人应当出庭是一条原则性的规定。我国《婚姻法》第32知第3款规定“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此为法定的予以判决双方离婚的条件之一。据此,对于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只有在一方当事人(原告)持有另一方离婚当事人(被告)业已被宣告失踪且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才能缺席判决准予离婚。对于未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失踪”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宣告失踪程序”,裁定宣告下落不明的夫妻一方为“失踪人”,然后才能涉及离婚问题。
但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一方出于各种目的或原因离家出走长期未归,在家一方并不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而直接提起离婚诉讼,法院是应当否立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1条“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该条明确了法院可以立案受理,只是在送达上应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
二、在司法实践中离婚诉讼缺席判决问题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离婚诉讼当事人一方(尤其是被告)不到庭应诉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恶意钻法律的空子。有些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但是我国现有离婚诉讼必须要求当事人出庭应诉,并在诉讼过程中由审判长适时主持调解,毕竟“调和不调离”是我们一贯的传统做法。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些被告恶意拖延诉讼程序,增加诉讼成本,并以程序故意拖累原告,导致离婚诉讼程序久拖不决。
2、被告方确因自身原因不能到庭应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之相关规定,被告被监禁或劳动教养的,原告请求离婚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可谓是被告因客观不能而到庭应诉;另外,由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夫妻双方当事人不在同一地生活居住,而应诉的成本大,被告方放弃到庭应诉,这可被认为是主观原因不能而到庭应诉。
为了实现诉讼效率价值的实现,减少诉成本的开支。有时人民法院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作出缺席离婚判决,以使久拖不决的离婚诉讼得以解决,兼顾了效率价值,但与此同时,是否违背公平价值呢?
三、在公平与效率的博弈中,对现有法律制度的思考
从法的基本价值层面来说,效率与公平一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要求,同时可以说是对矛盾体。但是在具体司法实务中,我们作为裁判者更多的是兼顾两者价值的体现。具体到离婚诉讼中,对于被告因故或无故拒绝参加,拖延诉讼程序,拖累另一方当事人,理应坚持效率优先,以法律的权威止诉息讼。与此同时,对于被告方权利的保障救济也不容忽视,正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且被告方权利的救济主要讲应该是现有制度对程序方面的权利剥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只有待被告宣告失踪或因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志外,均不得在一方缺席时迳行判离。但有时法院在此之外制度判离,是否会引起被告以程序违法而纠缠不断呢?回答是可能的,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活动基本原则要求,这样迳行判离可能违反了被告方的处分原则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作为民事诉讼主体地位理应平等的原则,在诉讼中,应充分保障原、被告双方合法权益,法院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原告方的合法权益,但是对被告方权利的忽视将是对人权保障的最大冲击,同时也违反了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要求,违背了民事诉讼坚持的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干涉诉讼活动成分增加。此外,法院的迳行判决也违背了被告方权利自行处分的原则,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有自主处分权利的自由,但若强行判离则在被告未对自身权利处分的前提下迳行判决,也构成对被告方权利的剥夺与侵犯。因此,为更好地在坚持自愿前提下判离双方婚姻关系,应积极寄希望于我国立法机关出台相关规定予以完善。
对离婚诉讼中缺席判决的立法建构,我个人认为可修改为“被告方恶意缠诉,侵犯原告方婚姻自由权的,或因被告自身原因主动或视为主动放弃应诉的,法院可作出缺席判决离婚”前款中,“因被告自身原则”具体是指“被告因合法或合理理由不能或不愿应诉,主动放弃诉讼权利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