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回想,很久没有一种只是单纯的写东西的心情了。
在读书时期,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后来懒散了些,隔三差五的才有一篇,但心情都是闲适惬意的。每每心中郁结,用墨化为文字,像个导师又像个挚友般开导自己,“佩,没关系的”“佩,你是最棒的”“佩,亲爱的,加油”,待停笔,发现烦闷早已不翼而飞。
每当写作成为一种任务时,我原本滔滔不绝的思绪像是戛然而止。高中时,语文老师只是布置写周记,七天一篇,都觉得甚难。后来让自己不管那些,就像记流水账一样记录生活琐事,倒偶尔得来老师赞扬。对待每月一次的作文,不知怎地,也极少按老师指定的题目,常常是兴之所至。犹记得有一段时间甚是怀念初中要好的玩伴,于是每次作文成为与某个朋友的点滴记录,从三千多到一万字不等。老师从不说我,反而每次当作范文在全班传递,变相的鼓励。我曾是这样的任性。高三了,议论文成了主角,却也成为我的死敌。每次作文发下来,老师都没给分数,只写着“面批”二字。那时的语文老师是个美丽的女老师,把我喊到讲台前,温柔的说着什么,待下次作文交上去,仍是“面批”。议论文实在不是我的菜。高考前的最后一次作文,老师大发慈悲,说“议论文已经训练得差不多了,这次就写记述文”,我简直欣喜若狂,像在笼子里关了许久的鸟儿突然获得了自由。于是乎,我又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拖泥带水”的本事,洋洋洒洒写了12页作文纸(一张作文纸大小与A3纸相近),光誊写就花了我两天时间。作文发下来时,美女老师亲自走到我的课桌前将我那一摞纸递给我,我翻开来,里面躺着一张写满了字的教案纸,真的受宠若惊,里面大概这样写着“佩佩,我是在深夜的时候读的这篇文字,它让我忆起了我的高中生活,那段青涩时光历历在目,一时感慨万千……”
到了大学,就极少有这样美好的体验了。有过一篇从银盆岭大桥走到橘子洲大桥的形散神更散的散文,记日记的习惯也一直保留,直至而今。只是频率越来越低,现在是一两个月都难得写一篇了。大学时期倒是保留了三大本日记,但其中少了许多写东西的乐趣,大抵成为一种情绪的发泄,无甚价值。只不过这于我,到底是某种情感的寄托。
到法院参加工作后,不想写文章也成了一种任务。有时很想从枯燥的文案中发掘出一点点新意,却往往又是千篇一律的东西。加之内心并非十分的自愿,写作便瞬间化为一项艰难的工程,一点一点,像挤着几近用完的牙膏,好不容易才能拼凑出几个像样的字来。
但世上的道理大多相通,“置之死地而后生”。前一两个星期,因为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会议要在单位召开,写经验材料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我的头上。写这些东西,就像高中时的议论文,一直是我心里难以平复的疙瘩。一天上午,因为材料心情极为烦躁,时间过去了,字也没写出几个。中午吃饭找好友吐苦水时,听到她说过的一句话“即使是最幸福的工作,也有200次辞职的念头,50次撂担子的冲动”后,似乎坦然了些,下午上班时烦闷已消散无几。就这样,顺其自然吧。不想编出了整整九页的文档,除了几个案例,几乎没有复制粘贴的痕迹。虽然最后经了几人手修修改改、添添补补,但对于我来说,已是莫大的进步了。
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我的文章慢慢的在报纸和网站上发表的越来越多,而我写文章的心情也和初参加工作时的心情大相径庭,有初始的有点抗拒转变成了些些的喜欢,我好似又回到从前的那般质朴纯粹心情,回到那懵懂天真的原点,其实细细琢磨,每一天,每一点,都可以成为原点。只要自己留住这份享受写作的欢愉,那么不论写什么,都会变得轻松自在许多吧。
至少此时此刻,心随笔动让我感到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