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区法院分析网络舆情中反映的问题及提出应对建议
分享到:
作者:付勋艳  发布时间:2013-02-26 09:23:00 打印 字号: | |
  区法院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中发现,该院网络舆情主要反映具体案件中个别法官枉法裁判、素质低下、执行不力等,其中绝大多数查无依据。究其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是人情社会“有色眼镜”的影响。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法官都在依法办案,但由于法院“一手托两家”的特性天然容易被误解,加之中国人情社会“有色眼镜”的影响,败诉方找不到枉法裁判的确切依据时,很容易将其不满笼统归结于对方找“关系”、法官徇“私情”。

    二是现行法院制度设计的影响。现在普遍的“执行难”并不是法院一家能解决的问题,审判也一样,法官办案要进行判前调解、判后安抚,有时在案件审理中还需要内外上下反复请示,要应对大量非审判日常事务,如开会、参加各种活动等,必然对办案质量和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个别法官的不良姿态对办案效果的影响。败诉方的不满有时是从小事情演化而来的,如庭审不规范,法官任意接打电话、用词不文明、文书写错字、忘盖公章等,这种无意识的“拥权自重”的表现很容易引起公众反感,甚至引发当事人偏袒对方的猜疑。

    法院制度设计与提高法官素质属于长远规划,对于当下,该院建议:

    一是通过司法公开、程序正义来打消疑虑、应对舆情。审判工作长期沿袭的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虽有很大改变,但在部分审判人员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不满,很大程度上与没有严格执行程序法有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法院要进一步加大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公开力度,以公开促公正。同时通过进一步扩大裁判文书上网范围、推行庭审网络直播、开展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等多种形式,针对公众需求依法开放最新司法动态,主动接受监督,让群众知晓审判,监督审判。

    二是通过规范庭审、文明执法来打消疑虑、应对舆情。法官作为一把裁量别人的“尺子”,自身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社会典范的作用。法院应多措并举强化司法礼仪的养成,如监察室可不定期巡查庭审人员着装、庭审纪律等情况,重点查处开庭不守时、不规范,合议庭成员缺席以及庭审中接打电话等问题。通过查看、旁听庭审、庭审后征求当事人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庭审纪律情况,对有审判、纪律作风松弛倾向苗头的法官主动进行谈话,并及时与部门负责人沟通,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是通过正面宣传、重塑形象来打消疑虑、应对舆情。本着“实事求是、快速反应、公开透明、妥善处置”的原则,配合主流新闻媒体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打好舆情主动仗。司法宣传并非仅用来上下级之间展示工作成绩、交流工作经验,在宣传内容上,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正面工作、先进典型,同时要面向公众,注重“亲民化”与“人性化”,让公众知晓“法官应高尚但并非万能”;另一方面以丰富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思想,让群众更好地感知司法、理解司法,从而支持法院工作。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付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