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冬,还处于创始时期的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干饭。毛主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反复叮嘱下不为例。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一碗白米饭的故事,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什么?有人比喻说,细节是转动链条上的扣环,是千里钢轨上的铆钉,是参天大树上的叶蕾,是广袤田野上的萌芽。也是我们生活中一粥一饭,清茶一杯、手捧一卷。细节虽细,却是基础,少不得,离不了。细节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麻痹大意,嗤之以鼻;细节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对于清正廉洁的为官者,他们都是从细小细微处严于律己,做到俭朴无私、一身正气。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叫张清恪的官员,因为他政绩斐然被提升为督抚,面对亲朋好友送来的贺礼他一概拒收。他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毫一厘,民之脂膏。”可见他深知“细节”的道理,领会到“防微杜渐”的辩证关系,先有“防微”,然后才有“杜渐”;先从细处入手,方能从大处防变。
相同的论述出现在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腐败堕落,往往是从贪占“小便宜”开始的。分析近年来查处的典型腐败案件,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小节到大错的过程。基层干部容易产生一种活思想,认为自己掌点小权,干不了大事,平时行个职务之便,吃点收点或捞点,既上不了纲,又触不了法,最多算生活小节;有的自认为贪占小便宜手段高明,无影无踪,或者是自己人、哥儿们,保险可靠,不会出问题,即使出问题也会有人代为“顶杠”;有的看到身边的人常搞点“小腐败”,生活滋润,逍遥自在,便心里失衡、按捺不住,于是揣摩效仿,甚至暗中较劲、试比高低;有的认为为他人办了事,有送就收才显得随和自然,而不被人视为“假清高”;有的认为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与其保持操守,不如随波逐流,即使查也是法不责众,检查一阵子,享受一辈子。这些认识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由此想到,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廉政风险天天有,安全隐患日日在。我们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常思贪腐之害,从细微之处入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定要强化“小节”意识,注重细节,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为官,真正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我们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防微杜渐,筑牢个人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才能夯实人民群众信任基础,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净化社会氛围;才能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中找到前进的支点,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大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