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生活随笔
生活的坚守者
分享到:
作者:李华胜  发布时间:2016-08-29 15:10:32 打印 字号: | |
  在一个早晨,我返乡回家路过就读的中学。上学的学生三三两两走在校门外的街道上,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校园周围早已物非人也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年少时的欢笑与读书声早已经飘散在了路旁的楼房与远走的浮云中,我试着寻找那熟悉的点滴,去起封那岁月的记忆。

  突然,一阵熟悉的吆喝声伴随着丝丝蛋香飘进了车窗,我寻声望去,在车前校门不远处的大白杨树下,一个小小的煎饼小摊旁正围着几个书包客,一对年迈的老者正忙碌着。车至跟前,我终于看清了。一件有些变黄粘满面粉围裙挂在他们有些佝偻的身上,爬满皱纹的脸庞堆满了笑容,两鬓泛白而又稀疏的头发向你诉说着岁月沧桑,但精神矍铄。走上前去我刚想和他聊两句,他就被学生们叫嚷着去忙了。打听得知,他一直在此坚持卖饼,未曾离开过。我的思绪也随着那飘逸的香味而走远,时光一下子拉回到了那学生时代。

  那时的他刚到中年,个子不高。他卖鸡蛋摊饼的小摊很简单,一个圆形的铁煎板,下面是个加热烧碳的火炉,一桶面粉浆,还有各种佐料有序堆放在一个三轮自行车上,没有现在五花八门的招牌,只有他简单得几十年如一日的吆喝。

  只要有人来买饼,他就很利落地舀一瓢面浆,铺在铁板上,薄薄的一层,在高温下发出“滋滋”的响声,很快泛出了微黄,接着他取出两颗鸡蛋,打在饼皮上。用特制的半圆形小铲将鸡蛋涂抹在饼上,蛋清渐渐凝固成乳白色,这时他会调成小火,在饼上撒上一些萝卜丁,黄瓜丝,再花打上一个鸡蛋,或铺上香肠,最后涂上一层他独家秘制的调味酱,然后用一个小铲沿着饼的边缘转一圈,铲子和铁板接触发出“唰”的一声,整个饼就和铁板分开了,把饼再翻折几下就可以给客人了。在他这里买饼,不光是为了贪恋那口齿之间流转的香味,还会把观看这一过程当做一种享受,每一次都让我觉得痛快过瘾。

  虽然家长与老师反复告诫我们不要去路边摊点东西,但我们还是抑制不了前去冲动,去的次数多了,我们自然也就成了熟脸。他有时会问起我们的学校,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偶而也会向我们说起他家中孩子,希望能像我们一样早日走进学校好好学习,日后考个学好校,找个好工作;经常他会给身高体胖的同学将蛋饼免费增加份量;他也会把煎饼主动送给忘了带钱的同学吃;他也曾经把伞借给同学,自己淋雨回家。在那段时光中,这无名的摊饼以及套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也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他为生活的那份坚守,带给我是无名的感动。

  在风起云涌的经济浪潮中,有的人成了经济弄潮儿,有的人成了生活的追梦人,也有的人还在南来北往的人潮中奔波。但也有那么一种人,为了手中的那个手艺,为了一个完整的家,为了心中某个朴素的梦想,选择了寂寞,选择了坚守,几十年如一日,就象校门前那棵白杨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活的坚守者,不断去演绎心灵深处的执着,时常带给人感动,才让我们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中不会沉迷,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璨苦星河的美丽。

  车子一直向前,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叙旧的时间,但我的思绪就象这车前的道路一直在向远方延伸。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