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科学指南,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我们要深刻把握其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伟大的时代呼唤科学的理论,伟大的实践诞生深刻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科学指南,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我们要深刻把握其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历史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厘清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
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不能自拔,在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习近平总书记从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考虑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了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他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思想,增强坚守法治的定力和厉行法治的意志,坚持不懈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视野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科学法治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实现三次历史性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法治思想,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地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十个坚持”。这“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力量源泉、发展道路、总体目标、工作布局、首要任务、基本方针、科学方法、重要保障、“关键少数”等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我们要正确领会其深刻内涵、精神实质,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使之成为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要准确把握其科学认识论、方法论,自觉用以观察、研究生动鲜活的中国法治实践,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认识,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从新中国法治建设事业的大格局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文明的兴衰、国家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所走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遵循法治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根本要求,使这条道路的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他进一步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重要的就是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增强自信、保持定力,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要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自觉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自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不犯方向性错误。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实践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贯穿着坚定的信仰信念、深厚的人民立场、高超的政治智慧、敏锐的战略眼光、缜密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之所以能够开辟新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科学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系统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施工图。他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要求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发,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调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要求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七项重点工作,研究谋划大思路新举措,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要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策部署,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抓紧研究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要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把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重大利益关切,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纠纷解决体系,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精细化的诉讼程序体系,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研究法治宣传教育新机制新方法,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要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加强法治专门队伍教育培训,建设一支“五个过硬”的新时代法治工作队伍。
从世界法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贡献了弥足珍贵的中国智慧
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中华法系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领导人民建设新型法治文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当今世界,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创造了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长期稳定的“两个奇迹”,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是对中华传统法律文明精髓的传承发展,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比如,总结我国历史上的礼法并重、德法共治思想,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动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又比如,总结我们党治党治国实践的成功经验,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结合,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科技优势,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增强中国法治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10/id/35360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