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生活随笔
王阳明心学有感
分享到:
作者:王芳  发布时间:2019-09-04 09:49:13 打印 字号: | |

有一属官,因就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薄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薄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曲意从之;不可因其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僭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唯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薄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传习录·门人陈九川录》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王阳明有一个属下官员,因为经常听他讲学,就说:“先生的学说很好啊,但是我要处理的案件太多了,没有时间修学。”王阳明听说后,说:“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悬空去做学问?你既然要断案,就从断案上学,这才是真正的‘格物’,比如当你在审案时,就不能因为对方无礼就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辞婉转就欢喜;不能厌恶说情就要治他;不能哀求就宽容;不能因为繁忙就草率;不能因为旁人陷害就随他人意思处置。上面这些私心杂念只有你自己知道,必须仔细反省,唯恐有丝毫偏差而错判是非,这就是格物致知。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修学,抛开工作内容的修学都是空中楼阁。

做学问离不开工作,修心依然离不开工作,起心动念无不是学问。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后,各种攻击和诋毁甚嚣尘上,王阳明遭到诋毁、污蔑的日子,他依然做他该做的事,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讲学讲学,每天依然过得逍遥自在,只要“依次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荣辱。”,“自然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这种心学功夫必须“在事上磨炼”,“遇事则乱,终无长进”,换言之,必须得在逆境和挫折中方显实战功夫,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有许多的委屈、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认为工作占去了自己太多的时间,令自己没有进步的空间,但一份工作自有它承载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说可以精进业务能力、锻炼承受力和意志力、可以给你一份收入减轻家庭负担,能带给在自己和家人一份安宁的生活。

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必须脚踏实地去完成的课题,禅宗大乘佛教所倡导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也是说的同样的道理,工作与生活本身就是在修行。

 
责任编辑: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