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法院网》:智慧法院:为公平正义助力加速
分享到:
作者:孙航  发布时间:2019-09-19 08:40:41 打印 字号: | |

  七十载奋斗拼搏,时间记录下辉煌的历程。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人民司法在砥砺前行中紧跟时代步伐,在信息技术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这是一场由技术飞跃带来的深刻变革,更是一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建设,给人民司法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公平助力,为正义加速。

  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智慧法院建设的足音,铿锵有力。

  叩响信息时代的大门

  翻开历史波澜壮阔的长卷,时间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书写出崭新的时代华章,中国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迫切要求司法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保驾护航。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工作质效,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重要课题。

  1994年,一条64K的国际专线连接起中国与世界信息互联互通的轨道。两年后,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全国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叩响了信息时代的大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正式起步。

  世纪之交,一批指导性文件集中出台,为21世纪人民法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奠基铺路。随着1999年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发布,信息化在每一个改革纲要中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五”期间,北京、辽宁、上海、江苏、福建、河南、广东、海南等八家高级人民法院完成了计算机局域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审判全流程管理信息化。“十五”期间,各级法院加快计算机局域网建设,信息化应用扩展到审判管理、行政管理多个方面,数字法庭建设开始起步,面向公众、服务社会的司法信息服务体系逐渐成型。

  一个个时间节点,勾勒出发展的坐标,记录下奋进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开启了人民司法事业的新征程。截至2013年底,覆盖全国各级法院的业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全国建成科技法庭9000余个。

  2015年7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吹响了建设智慧法院的集结号,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作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蓄力待发。

  2016年11月,在美丽水乡乌镇,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为世界描绘出智慧法院的愿景。同年,智慧法院建设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智慧法院应用体系”——2019年2月,《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发布,为智慧法院向更深领域智能化迈进给出清晰路径。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智慧法院在科技浪潮中成长,在公正之路上蜕变,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下中国司法的使命与担当。

  实现审判执行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为全面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向同行。

  2016年11月24日,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随着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人民法院察瓦龙乡人民法庭接入全国法院专网,全国总计3500多个法院、1万多个派出法庭的全部干警正式实现“一张网”办公办案。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

  在“一张网”基础上,人民法院推动“智审、智执、智服、智管”建设,加快实现审判执行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服务审判管理,服务法官办案。

  放眼全国,这是一片探索创新的改革热土,也是一片活力四射的智慧蓝海——

  河北法院研发智审系统,实现司法文书辅助生成、关联案件及类似案件查找及推送。上海法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嵌入刑事案件办案系统中,辅助办案人员对证据审查、检验,防范冤假错案。江苏法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降低类案量刑差异。

  江西法院建立“收转发E中心”,实现诉讼材料“收、转、发”事务的全流程集约化、智能化管理。广东广州法院“智卷”系统自动提取加工两级法院产生的各类案件信息,供法官按需共享、按需调阅。江苏苏州中院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将庭审时间平均缩短30%至50%。

  打开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这里的数据每隔五分钟便跳转更新一次。它汇集了全国法院1.88亿案件数据,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审判信息资源库。

  2016年3月,“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汇聚法律知识资源和智力成果,充分满足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法律、案例、专业知识的精准化需求。

  2016年12月,全国法院司法统计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数据并轨,实现司法统计报表全自动生成,人民法院彻底告别了人工司法统计时代。

  让诉讼服务触手可及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三十年信息化发展历程,公正为民司法始终是人民法院坚守的初心。

  2019年7月18日,随着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湘13刑终426号案庭审直播上线,中国庭审公开网庭审直播突破了400万场,这距离网站上线用了仅仅不到三年时间。

  2013年至2016年,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中国庭审公开网四大公开平台相继开通上线。依托信息化手段,人民法院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让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落地生根。截至2018年底,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总量已突破200亿次,文书总量突破5500万份,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

  “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人民法院铭记在心——

  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相继建立,于全球范围内率先探索“互联网+”诉讼新模式,实现涉网案件诉讼各环节全流程在线进行。以浙江移动微法院为代表的电子诉讼平台,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立案、查询案件、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开启移动电子诉讼全新模式。北京、天津、河北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打造“三地一张网、管理一体化、全程无缝对接”的智能立案服务系统,实现跨域立案全覆盖。四川成都法院打造线上线下“和合智解”调解平台,在线解决矛盾纠纷,降低人民群众参与诉讼的成本。

  人民群众的期待就是发展的方向。

  2019年6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提出“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通过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一网解纷、一网通办诉讼全流程业务,让诉讼服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伟大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

  智慧法院建设,一场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自我革命,一条行稳致远、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一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宏伟实践。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

  坚定不移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人民法院奋进正当时。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09/id/4479470.shtml

 
来源: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