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充满活力,国家安定和谐,平安中国建设向更高水平稳步迈进。
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盖章跑断腿,证明满天飞。曾几何时,办理出境游手续被要求“证明你妈是你妈”,兑换破损钞票被要求证明“非被人为故意破坏”……各式各样的“奇葩证明”令人啼笑皆非,不仅让办事人苦恼不已,还增大了行政成本,加重了基层单位负担。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作出多项重要部署,要求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13000多项;试点地区和部门累计试点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约2500项,涉及公安户籍、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60多个领域,有效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间、节约了行政服务成本。
“奇葩证明”问题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履职不到位。政府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开展证明事项清理、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成为重要抓手。
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王桥镇,当地派出所综合办事大厅是村民经常“光顾”的场所。这里不仅有户政和身份证办理窗口,还增设了车管、驾驶证和司法服务窗口。据窗口工作人员黄玲娜介绍,王桥镇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和农村交警中队警务资源,通过“三所合一”改革增强基层治理合力。这一做法自2018年7月份试点以来,大大方便了村民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成为基层治理常态。改革创新与科技运用双轮驱动,有效提升了平安中国建设驱动力,以及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十三五”时期,科技对社会治理支撑作用愈发凸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严飞表示,各地各部门目前很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目标。无论是在制度、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完善上,还是对基层社会治理单元的建设上,都有了质的提升和进步。
矛盾化解机制显着进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开工迟缓、营业额锐减,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我院受理的执行案件中,涉及各类企业的案件占比明显增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晓东说,分析研判具体情况之后,法院专门制定了涉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案件执行工作的规定,保障各类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介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政法机关深入开展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预警研判,依法落实化解、帮扶、疏导措施,有效帮助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围绕公共安全热点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理问题,我国进一步健全权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例如,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弘扬社会正气;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切实维护“头顶上的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一站式多元化化解纠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推进源头治理等。
在辽宁,当地推出“村民评理说事点”制度,在每个行政村为群众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法律工作者、乡贤社贤等齐上阵,把“问题晒在阳光下”“心结摊在桌面上”,信访、治安案件等明显下降。在江西,当地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2019年底,已培养“法律明白人”301.5万名,化解矛盾纠纷8.5万件次。
专家表示,利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各地创造了许多推进社会治理的新办法和新手段,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率。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逐步形成。
“随着社会服务供给更多元、更便捷、更公平,并在基层带动起多元主体参与,我国已基本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社区共创的社会治理格局。”严飞说。
用法治方式解管理难题
成立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聚焦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批黑恶分子受到惩治……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是“十三五”期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亮点。
出口管制法、数据安全法等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立法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等一系列立法举措,立足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支撑,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近年来,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在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的同时,社会治理的法制环境不断优化。
成绩喜人,但短板依然突出。“根据基层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一个较大短板。”严飞表示,要针对问题,精准发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要健全社会心理教育辅导机制,完善心理咨询网络,增加社会健康治理供给,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志愿活动与社区参与氛围。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0/10/id/55203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