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生活随笔
鼎城法院:廉洁教育之警示心得
分享到:
作者:付勋艳  发布时间:2020-11-30 10:51:24 打印 字号: | |


 

这些年,我们警示教育片为数不少,纵观各类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轨迹,他们的所作所为给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提出了警示。

一、以案为鉴,引以为戒,认真吸取反面典型案件的沉痛教训

理想信念丧失,道德防线失守,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格扭曲,迷失方向。在这些反面典型案件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想信念的滑坡无一例外是导致堕落、蜕变的最主要的根源。他们把业务学习、理论教育、思想改造看成是空头理论,是形式主义,是软任务,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是做表面文章,当了干部、做了领导以后,更是以教育者身份教育下属,很少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受教育。

权力观念错位,必然会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谋取私利,最终难逃法网,自食其果。这些反面典型案件的违法违纪过程和情节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离了自己的良知,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实践证明,一个领导、一个干部,如果把权力私有化了,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而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为自己服务的,就会随心所欲地滥用权力;如果把权力商品化了,他们就会把权力当作一种可以用来谋取私利的“筹码”,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权就是钱、权就是利、权就是色;只讲利益不讲公平,只讲人情不讲良知,只讲关系不讲原则,只讲义气不讲正气,使权力变成了最庸俗的东西。

私欲膨胀,必然会胆大妄为,顶风作案,最终会毁于诱惑,毁于金钱。在一些违法犯罪的领导和干部中,为数不少的人感到心里不平衡,他们的私欲也渐渐膨胀起来,财富、钱色成为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把自己与大款相比,认为收入与贡献不相符,自己太吃亏了,进而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由于有不正确不恰当的比较,其结果只能是越比越吃亏、越比越有怨气。见富思迁,工作不安心,事业不尽心,最终演变成寻求变相补偿,以权谋私,走向邪路,“昨日权钱交易,今日泪洒高墙”的惨痛局面。

漠视法纪,必然会见利眼开,为非作歹,最终是既害家庭,又害单位。他们当中,有的是不学法不知法,没有法纪观念;有的是知法犯法,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在种种诱惑面前难以自控。他们或者藐视法纪,心存侥幸;或者利欲熏心,不惜以身试法。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自毁前程,导致家庭悲剧,更严重损害了单位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拒不接受监督,必然会颠倒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最终会为所欲为,不可救药。往往个别人在有了一点小权力之后,对监督避而远之,胆大妄为,权力滥用。在他们身上充分反映出,上级监督太远,内部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道德监督太轻,法律监督太晚,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对友善的提醒充耳不闻,对组织的监督心存抵触,其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

二、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做廉洁司法的模范

我们的法官在老百姓眼中就是“官”,就是“青天”。为官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官风决定民风,而现在党风决定政风,党风决定民风。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道德品行,还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

廉洁自律是一个党员、一个干部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修养,也是基本的行为要求。一是要注重小节,公私分明。细微之处见精神,小节之处看品格,切不可有“收点拿点不算啥”、“吃喝玩乐无大碍”的思想,特别是在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更要谨慎独处,用法律和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要率先垂范,树立正气。人民法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肩负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威严、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职责,一言一行都是一种形象,一言一行都是一种示范和影响。三是要自觉接受监督。真诚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反映,虚心听取不同层面的提醒,做到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法院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是法院干警共同的精神家园。人民法院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法院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责任编辑: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