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法院网》: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教育整顿成果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7-22 08:05:20 打印 字号: | |


 

  人民法院要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做好“后半篇文章”,为“中国之治”再创新辉煌作出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这为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人民法院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地牢记初心使命,巩固拓展教育整顿成果,做好“后半篇文章”,为“中国之治”再创新辉煌作出不懈努力。

  坚持学习教育贯穿始终。一是政治教育铸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民法院要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铸魂扬威、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教育干警心怀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人民立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中,本着对党和人民的负责精神,同心同向,锤炼政治忠诚,练就过硬本领,不负党和人民信任重托。二是党史教育葆初心。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干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赓续传承红色血脉,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三是警示教育明底线。“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公正司法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最大期待,要让人民群众坚定法治信仰,感受公平正义,通过激浊扬清的廉政教育,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增强干警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抵腐定力。四是英模教育立标杆。弘扬英模精神是教育整顿铸魂扬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法院涌现出邹碧华、李庆军等先进典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感人至深的为民篇章。通过向先进学习,树立干警忠诚思维、廉政思维、群众思维。

  推动自查自纠有力有序。一是以思想发动为引领,明确自查自纠出发点。通过召开动员会、政策宣讲会、警示教育大会,向干警及家属发放一封信、离任人员签署承诺书等措施逐步深入思想发动,扎实推进自查自纠工作。注意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对政策进行宣讲,做到政策人人知晓、界限人人掌握,引导广大干警提高思想认识。二是以谈心谈话为抓手,打开自查自纠切入点。把握好“时、度、面、效”,通过谈心谈话,统一队伍思想,提高干警认识,查摆梳理问题,凝聚工作合力。三是以数据排查为驱动,找准自查自纠突破点。充分运用大数据开展智能化数据排查,为开展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供科学、高效、精准的数据基础,提高核查整治效率。四是以政策运用为保障,抓住自查自纠关键点,注重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确保便民举措落实落地。一是以民意为先广泛征求意见。把人民群众“请进来”,通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党代表、人民陪审员、调解员、当事人代表参与座谈,让群众“零距离”感受政法工作新气象,“面对面”提出心中所盼所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对需长期坚持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分工长期坚持整改。二是以务实为要提升整治效果。要敢于动真碰硬,坚持无禁区、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坚持标本兼治,做到找准病灶、靶向治疗、铲除病根,打好顽瘴痼疾整治攻坚战,确保问题查深查透、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以整治顽瘴痼疾促进审判质效、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以整治成效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法治事业发展善作善成。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不断提高便民水平。法院工作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路线,要重视民意导向,以查纠问题为契机提升司法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优化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管理,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真正做到教育整顿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要牢牢把握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教育整顿与司法办案双促双进,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频共进,继续采取更有利更务实的举措,促进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努力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真正让教育整顿成果成为检验法院干警的“试金石”,在实践实干中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

  听民生,顺民意,解民忧,人民法院要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持续抓好教育整顿,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理论运用到政法战线,把提升政法队伍核心战斗力作为自我革命的落脚点,把解决政法队伍突出问题作为自我革命着力点,聚焦民生关切,完善长效机制,切实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成效。

  我们深信,通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人民法院队伍必将更加不畏艰险、敢于碰硬、狠抓落实、善作善成,必将成为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新时代政法铁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