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人民法院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
工作报告
为做好迎接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建设督查工作,落实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关于做好迎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建设督查工作的方案》、《督查重点内容任务分解表》文件要求, 我院积极对照自身实际,完成分工任务,践行司法为民,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努力完善诉源治理机制,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纠纷解决机制,畅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我院2019年成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院长覃红卫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覃益平、副院长陈轶昊、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焦平任副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立案庭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立案庭,负责多元解纷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各内设机构为成员单位。
二、多元机制,源头化解
1.设置审判联络站,源头预防纠纷。根据《鼎城区人民法院加强乡镇(街道)审判执行工作联络站工作实施方案》,每个乡镇对接专人,实行一乡一法官、一片一院长的综合治理模式,达成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功能。
2.加强队伍建设,配置专门的调解速裁快审团队。完善分调裁审、诉调对接机制。根据常德市鼎城区常鼎法(2018)14号文件《关于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的操作规程(试行)》,建立由5名法官、5名法官助理、5名书记员组成的速裁团队,开展一审案件繁简分流、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等工作。对于双方都有调解意向、事实清楚的简单纠纷,由速裁团队积极采取诉前调解模式,为人民群众降低纠纷解决成本。
3.探索机制创新,建立陪审员参与诉前调解制度。2021年,我院创新建立陪审员参与诉前调解制度,建设互联网音视频在线调解室2个,通过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等措施,积极应对疫情。该项制度建立以来我院通过网上立案369件,跨区域立案9件,诉前调解495件,在民政局等单位挂牌设立诉前调解站3个。我院分调裁审案件比为61.29%,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为32.29天。
4.依托网络技术,推动建设应用在线调解平合。 我院内部印发《进一步推动我院线上调解和电子送达工作的通知》,加快与最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对接,做到调解数据网上流转。截止目前,我院共调解案件3570件。
三、诉调对接,提升实效
1.坚持立案登记制改革,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只对立案所需必须材料及是否具有管辖权进行形式审查,不再对材料的实体进行审查。坚决杜绝限制立案、拖延立案、年底不立案等情形。2019年1月1日以来,我院共受理案件26259件。
2.推广“移动微法院”客户端的使用,推广自助立案渠道。鼓励当事人积极使用网上立案或跨域立案功能,节省当事人的立案时间和诉讼成本。2019年以来,我院共审核通过网上立案 1052件,跨域协作42件,管辖44件。
3.坚持以两个“一站式”建设为主线,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多元的诉讼服务。在诉讼自助区,网上立案、档案借阅、案件查询、风险评估、智能诉状等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一应俱全,配合使用智能导诉机器人,开启了“智能+互联网+法院”诉A讼服务模式。引入调解应用系统平台,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与法院业务系统对接,实现了“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法官”功能,便捷的诉讼服务使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
4.助力依法行政。2019年以来我院共审结行政诉讼案件和非诉行政案件858件。我院加大对行政协议类案件的调解力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多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庭前证据交换、远程网络开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9年依法处理过江隧道、国际隆腾物流、碧桂园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促成签约68户,带动签约210户。受理了2件司法强制拆除案件,向有关行政部门发出司法建议5份。2020年调解涉及房屋征收补偿的行政协议纠纷案件91件。2021年审结涉建设用地征拆诉讼案件46件,审查7起违法侵占耕地建房行政处罚案件,积极参与协调20余户征拆工作。发挥行政诉讼制度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作用,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3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30.58%。积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辖区内法治政府建设。
目前,鼎城法院诉源治理建设还存在着机制还不够健全、人员配备不全、综合保障欠缺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步,鼎城法院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将诉源治理工作站建设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大局中谋划部署。积极主动的向区委政府、区委政法委汇报诉源治理工作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加大与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在诉非分流对接、多元解纷方面的衔接联动,为诉源治理工作站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进一步扩大宣传,大力宣传诉源治理工作站建设进展和工作成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增强群众认同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工作良好氛围。